半導體設備的Digitalization:
硬體的下一個層次

By Vince Liu

10 JUN 2021
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半導體設備就是做硬體,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?


在大家的印象當中,半導體設備主要就是硬體,而一台半導體設備的組成,在大家的想像當中也就是把很多硬體兜在一起,越高端的設備,想像也就是由很多更貴的硬體組成。但實際上,真的是這樣嗎?


其實一開始的設備確實主要是以硬體為主,軟體為輔。不過因為這幾十年來半導體製造越來越複雜,為了應付半導體製造的複雜度,設備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硬體研發。原因是因為,半導體製造所要控制的尺度非常小,所以沒有硬體可以做得完全完美的。而事實上,為了要應付越來越小的尺度的製作,機台的控制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軟體的分析層和控制層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,越精密的設備在軟體(硬體控制工具層及分析層)做得越細緻。


要做出一台半導體設備是很複雜的,從硬體層要整合光學、機構、電機甚至是化學等架構,到要定義出硬體在運行中所能夠被控制及調整的控制參數(Control Knobs),從軟體層要能夠串接這些Control Knobs做即時的操控,到發展分析(Analysis)、優化(Optimization)及模擬(Simulation)的能力。


而從經濟的角度來說,半導體設備必須運行得越快越好,因為它們就像是印鈔機一樣,每分每秒要製造出晶片,而這就讓設計一台半導體設備的要求變得更複雜了。


但為了解說方便,我們試著把半導體設備的硬體和軟體分成幾個層次(見圖1),以一個比較概念化的方式幫助大家了解半導體設備的複雜度。


圖1. 半導體製造設備的軟硬體系統

從圖1我們可以看到,半導體設備軟硬體的分層,大概可以分成以下:

1. 硬體的基礎設施層:主要為提供控制實體世界的相關能力, 如各種Sensors, Wafer Stage......之類的。基礎設施層是各種科學的載體,提供科學理論的具體實踐。


2. 硬體的控制能力層:主要為提供各種不同的細微的硬體調整能力(Control Knobs)。如入射光的形狀和角度、機構的移動速度、蝕刻參數的控制等等......。當硬體層能夠提供更多維度和彈性的控制能力,在製程控制和整合的彈性便越大。


3. 軟體的工具層:當硬體層提供了足夠的選項,我們便可以對硬體做精密的控制,但我們需要有方便的溝通工具可以簡單地對硬體下指令。這就是軟體工具層的作用。而軟體工具層的好處是,但我們需要根據不同複雜製程來做不同的控制時,有好的工具層便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組合不同的硬體動作,達成即時的控制。


4. 軟體的分析層:軟體的分析層存在的原因,其實是因為半導體製造是很複雜而且需要一直不斷的優化的系統,而且製程會受到非常多不同因素的干擾而變動。因此分析層就是在製程設計階段提供模擬(Simulation)的能力,以及在已經有實際數據的狀況底下提供優化(Optimization)& 分析(Analysis)的能力,去幫助軟體工具層去對硬體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做更佳的即時控制。


所以在基礎硬體之上,其實還有許多為了做到設備精密控制和應用的層次。

而該怎麼做才能讓一般的半導體設備硬體提升到下一個層次?


關鍵就在如何把硬體的複雜度藏起來,提升到軟體的層次,我稱之叫「Digitalization」的觀念。


軟體層就是在實現硬體功能的Digitalization。當可以將硬體層模組化,然後對應到軟體層的一個軟體function的時候,就等於開了一個大門,把對硬體操控的彈性和應用程度,提升到另一個檔次。


而具體來說,軟體層有什麼好處?因為半導體製程複雜,前一道製程來的wafer會一直變動(也因為製程複雜,想要一直控制到每一片wafer都長得一樣也是不可能的),而如果你光有強大硬體,卻無法彈性/隨情況控制機台的話,是無法應付這樣的變化的。這就像如果你有一台可以只花2.5秒就從0到100KM的跑車(硬體性能超好),但是操控性非常爛,你也無法應付複雜的地形和轉彎,開起來會十分痛苦。


所以一台好的半導體機台的價值,除了功能性以外,還需要有好的操控性,甚至是智慧性(可以隨著製程的變化而自動調整),而軟體層就是在幫助半導體機台達到這樣的效果,才有辦法應付奈米尺度的製程變動。


至於Digitalization / 軟體層的到底怎麼做,又開啟了什麼樣的新層次呢? 我們簡單解釋如下(見圖2)

  • Step1. 硬體功能化/模組化:第一個要達到Digitalization的步驟就是將硬體模組化/功能化,因為唯有這樣,接下來才能將這些功能像樂高積木一樣的任意組合。


  • Step2. 參數化:當硬體功能化以後,就可以將各種硬體的功能變成一組參數,而透過改變硬體的參數,就可以隨情況去改變硬體的狀態 (Configuration)。


  • Step3. 軟體增加了彈性和控制自由度:硬體功能化/模組化以後,軟體就可以將底層的硬體的複雜度隱藏,任意的調整參數和做各種硬體功能之間的連結,更好的發揮模組和模組之間交互作用的好處。


  • Step4. 開啟向應用層的大道:當硬體功能的組合和參數調整變得簡單以後,工程師們就不用花時間在軟體層背後的複雜度,可以更專注於終端應用的開發,解決各種最終端的問題。甚至在Domain knowledge的快速累積後,可以根據終端來倒推軟體設計。


2. 半導體硬體的Digitalization


最終來說,如果可以做到這個程度,軟體層就會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,透過軟體層的發展,就可以達到很多機台最終效能的改善,甚至都不用碰到硬體。而當導入演算法和人工智慧的概念後,更能將整個機台提升到智能化的境界。

結論:硬體和軟體其實不是二分法,而是疊加上去的層次

所以半導體的硬體和軟體其實不是相對的兩種分類,簡單的軟體是用來操作用沒錯,但軟體的真正價值其實是把硬體做Digitalization,開啟硬體另一個層次的方式。當我們可以將硬體模組化而後在虛擬的軟體層運作的時候,就能從應用的角度開發很多新的可能性,在性能上和實用性上提升到下一個境界,開啟了硬體另一個層次的潛力。而如何能夠像駕駛著超跑在蜿蜒的山路高速而又精準的行駛,就是接下來有趣的題目,而這也正是屬於「製程控制」的範疇,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。


喜歡這樣子的文章想持續追蹤的朋友, 可以到我們的 Facebook Page